位于介休市綿山鎮董家莊村新型太陽能跨季節土壤蓄熱供暖項目,以其綠色、零碳、環保的稟賦,吸引了國家及山西省地方職能部門的數次考察觀摩,該示范項目的打造,為農村因地制宜發展清潔供暖提供了可供參考和借鑒典型。
2月14日下午,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行業處處長譚洪江、行業處干部高巖,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固定源處干部宋玲玲,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市政處干部張慶偉,電力規劃院專家任正偉,山西省能源局能源清潔利用處處長李永新、二級調研員趙弘斌,山西能監辦行業處副處長傅維周、主任科員張明明,山西省能源發展中心電力產業部部長邢子春、晉中市能源局、介休市能源局等相關領導一行20余人,在山西省太陽能協會執行會長劉效云、山西科大云宏科技有限公司總工丁偉的陪同下,考察調研了介休市綿山鎮董家莊村新型太陽能跨季節土壤蓄熱供暖項目。
劉效云介紹,董家莊村新型太陽能跨季節土壤蓄熱供暖項目是為徹底解決北方廣大農村地區清潔供暖問題,由山西省太陽能協會聯合多所科研院校及國網山西省綜合能源公司、山西科大云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并落地的新型清潔供暖示范項目。相比傳統供暖,董家莊村示范項目以純太陽能為熱源,實現了供熱采暖全天候、無間隙,解決了現有太陽能短期蓄熱系統保證率偏低和長期蓄熱系統熱效率偏低的實際問題,無需電網增容改造、政府補貼,具有清潔無污染、運維簡單、安全可靠、運行成本低、采暖效果好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北方土層較厚、地下水位較低、村落居民居住相對集中的村鎮,是一項真正意義上的利民惠民普惠工程。
丁偉向調研組系統介紹了董家莊村示范項目從研發、建設到運行等方面的設計方案及技術優勢。丁偉表示,該示范項目主要利用太陽能集熱場將非采暖季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收集起來,通過熱介質循環系統將熱能傳導給土壤作為蓄熱體存儲。到采暖季節來臨,優先利用集熱場即時收集的熱量供熱給用戶取暖設備終端,不足熱量部分從蓄熱池中提取補充;供熱信息網了解到系統整個運行過程由全自動控制系統智能控制完成。該示范項目不僅可解決百余戶村民、近萬平方米的冬季采暖需求,同時還可為每個農戶免費供應全天候的生活熱水。示范項目的建設,使農戶的采暖熱源全部來源于太陽能,總體投資及運行成本遠低于城市居民集中供熱綜合運維成本,為我國北方農村破解能源轉型替代解決方案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調研組實地入戶,通過手摸體感方式感受供暖終端的溫度后給予項目高度肯定,表示董家莊村示范項目完全可以匹配城市供暖的溫度,是迄今為止調研組遇到的其他清潔供暖項目無法比擬的,完全具備大規模示范推廣條件。同時指出,示范項目的推廣,不僅是山西省探索清潔能源供暖的有效嘗試,也是山西省能源部門、科研院校、行業協會、企業協同合作的典范之作,更是踐行“穩煤、優電、增氣、上新”八字方針,推進“八個體系”建設的有力體現。
董家莊村示范項目通過兩個采暖季的運行,在新型太陽能跨季節土壤蓄熱技術的加持下,系統運行平穩,節能減碳效果顯著,有效解決了農村清潔供暖運行成本高的難題,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民惠民、綠色、零碳、陽光、節能環保普惠工程,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及示范引領意義。
未來,山西省太陽能協會將持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牽好能源轉型線、鋪好示范特色路,以董家莊村示范項目為典型標桿,協同科研院所、企業加大創新技術研發,推廣示范項目周邊技術與設備多維耦合應用,在廣大農村以及遠離城市核心的城鄉結合部等區域,布局相關配套建設項目落地、結果。以終為始,踔厲奮發,推進我省特色能源革命高質量發展,全面助力國家“30·60”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發揮好協會力量。來源:山西省太陽能協會